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悼词写作全指南

2025-3-29 20:55

  悼词,在我国传统文化中,是生者对逝者表达缅怀、歌颂功德的一种悼念性文章。同时,悼词也是我国语言文学里,祭奠逝者的一类哀悼性文体。在现代生活中,悼词普遍适用于逝者的追悼会上,家属为其总结生平的同时,来寄托最后的哀思。
  一、悼词的种类基本格式和构成
  (一)悼文的种类
  悼文按写作表达方法的不同,可分为叙说性悼文、议说性悼文与抒发性悼文。
  1. 叙说性悼文
  以叙说死者的生平业绩为主,恰当参与一些阐明性文字,这是集体组织现在较为普遍使用的一种悼文。
  2. 议说性悼文
  以阐明死者的高尚情操、品德、风格,议论死者生前对党、对人民、对社会的贡献及提出学习要求为主要内容,恰当加以叙事。
  3.抒发性悼文
  以抒发感情对死者吊唁之情为主,并恰当交叉叙事或议论。
  通常来讲悼文没有固定的格局,但宣读体悼文形式却相对稳定,这里主要介绍一下宣读体悼文的格局写法。
  二、宣读体悼文主要由三部分构成
  1、标题
  标题的组成方法有两种状况。
  一种是直接由文种名称承当标题。如《悼文》。
  另一种由死者姓名和文种名一起构成。如《在宋庆龄同志追悼会上的悼文》。
  2、正文
  悼文的正文通常由最初、中段、结束三部分构成。
  (1)最初
  以悲痛的心情阐明召开或参与此次追悼会的目的,尽可能全面而精确地阐明死者的职务、职称和称呼,以示尊崇,要注意这些称呼之间的先后摆放顺序。接着简要地概述死者何年何月何日何时何原因与世长辞,以及所享年龄等。
  (2)中段
  接受最初、思念死者。这是悼文的主体部分。该部分主要由两方面组成。一是介绍死者的生平事迹,即对死者的籍贯、学历以及生平业绩进行集中介绍,应突出死者对人民、对社会的贡献。二是对死者的思维、精神、风格、品质、修养等作出综合的点评,介绍其对他人和社会发生的积极影响。如鼓动、鼓励了青年人,为后人树立了典范等。该部分的介绍可先概括地说,再详细介绍;也可先详细地介绍,再概括地总结。
  (3)结束
  主要写明生者对死者的吊唁及如何向死者学习、继承其未竟的事业、化悲痛为力量,为国家、为社会作出更大的贡献等内容。最终要写上“永垂不朽”、“精神长存”或“安眠吧”之类的话。悼文的结束要积极向上,不该该是消极的。所以最终的结束尽量不用“安眠吧”这句话。由于“安眠吧”是西方天主教为死者举行仪式时用的一句话,这里边含有人生在世是苦楚的,只有身后才干幸福的消极思维。
  3、落款
  悼文一般在最初就已介绍了参与追悼会的人员状况,所以悼文的最终落款一般只署上成文的日期即可。
12下一页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来自: 综合网络

手机版|fanwenwuyou.com

GMT+8, 2025-4-11 08:22 , Processed in 0.047680 second(s), 21 queries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