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志们: 国家安全是安邦定国的重要基石,维护国家安全是全国各族人民根本利益所在。党的二十大报告将“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坚决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作为专章进行论述和部署,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国家安全工作的高度重视。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要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以政治安全为根本,以经济安全为基础,以军事、科技、文化、社会安全为保障,以促进国际安全为依托,统筹外部安全和内部安全、国土安全和国民安全、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自身安全和共同安全,统筹维护国家安全和塑造国家安全。”今天,我就围绕“深入学习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这一主题,和大家作个交流。 一、国家安全在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中的重要地位 (一)国家安全是国家生存发展的基本前提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国家生存安全问题始终是最根本性的大问题。”国家生存安全是国家生存和发展的前提,是最根本的国家安全。一个国家如果连生存安全都无法保障,其他一切都将无从谈起。在历史上,由于国家生存安全受到威胁和破坏,导致国家衰落甚至灭亡的例子数不胜数。例如,在古代,一些弱小国家常常因为受到强大邻国的侵略而灭亡;在近代,许多殖民地国家在遭受列强的殖民统治后,国家主权丧失,经济发展受到严重阻碍。这些历史教训告诉我们,国家生存安全是国家的核心利益,必须始终把维护国家生存安全放在首位。 (二)国家安全是人民幸福安康的基本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国家安全是人民幸福安康的前提。只有国家安定,我们才能拥有良好的学习环境和生产、生活环境,生命安全、财产安全才能得到保障,才能获得安全感,进而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和未来。”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国家安全与人民的利益息息相关。只有国家安全得到保障,人民才能安居乐业,享受幸福美好的生活。如果国家安全受到威胁,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将受到严重威胁,社会秩序将陷入混乱,人民的幸福安康将无从谈起。因此,维护国家安全是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是实现人民幸福安康的基本要求。 (三)国家安全是安邦定国的重要基石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国家安全是安邦定国的重要基石,维护国家安全是全国各族人民根本利益所在。”国家安全关系到国家的长治久安和民族的兴衰荣辱。一个国家只有保持国家安全稳定,才能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实现国家的繁荣昌盛。在当今时代,国际形势复杂多变,各种安全威胁和挑战日益增多。只有坚定不移地维护国家安全,才能确保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维护国家的核心利益,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坚强保障。因此,国家安全是安邦定国的重要基石,必须高度重视国家安全工作,切实维护国家安全。 二、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的重大意义 (一)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的理论意义 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和突破。在准确把握国家安全形势变化新特点新趋势的基础上,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创新国家安全理念,统揽国家安全全局,创造性提出总体国家安全观。总体国家安全观把我们党对国家安全的认识提升到了新的高度和境界,为破解我国国家安全面临的难题、推进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提供了基本遵循。它是马克思主义国家安全理论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安全理论。 (二)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实践意义 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创造了世所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奇迹和社会长期稳定的奇迹。通过不断增强忧患意识,高度警惕社会矛盾激化可能带来的政治风险,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作为全面深化改革、化解社会矛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决守住维护政权稳固、政治制度和社会政治秩序稳定的底线,用实践证明了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实践价值。在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指导下,我国有效应对了各种安全挑战,保持了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不断提高。 (三)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时代意义 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归根结底是为了更好维护我国发展的历史机遇期,确保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不被迟滞或打断。总体国家安全观是多个领域安全共同组成的系统安全、体系安全、综合安全。当前,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面临着诸多风险和挑战。只有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统筹发展和安全,才能有效防范和化解各种风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保障。必须把防范化解国家安全风险摆在突出位置,力争不出现重大风险或在出现重大风险时扛得住、过得去。 (四)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的世界意义 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顺应了世界发展变化的新趋势。一个国家的问题很容易扩散到周边地区甚至全球,影响维护政治安全的外部因素复杂多变,没有哪个国家能够置身事外、独善其身,妄自尊大或独善其身,只能四处碰壁。只有坚持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新安全观,同心协力应对各种问题,才能实现共享正义尊严、共享发展成果、共享安全保障。总体国家安全观为全球安全治理提供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和赞誉,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了重要贡献。 三、总体国家安全观的丰富内涵 (一)以人民安全为宗旨 人民安全是国家安全的宗旨,是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核心价值。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国家安全的根本目的是保障人民的安全和利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国家安全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动员全党全社会共同努力,汇聚起维护国家安全的强大力量,夯实国家安全的社会基础,防范化解各类安全风险,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幸福感。”以人民安全为宗旨,就是要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切实保障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维护人民的尊严和权利,让人民在安全稳定的环境中享受幸福美好的生活。 (二)以政治安全为根本 政治安全是国家安全的根本,是维护国家安全的根本保证。政治安全的核心是政权安全和制度安全,即确保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稳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政治安全是国家安全的根本,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复兴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巩固和发展最复兴的爱国统一战线。”以政治安全为根本,就是要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坚定维护国家政权安全、制度安全、意识形态安全,确保国家政治稳定和长治久安。 (三)以经济安全为基础 经济安全是国家安全的基础,是维护国家安全的物质保障。经济安全涉及国家经济发展的各个方面,包括金融安全、产业安全、能源安全、粮食安全等。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经济安全是国家安全的基础,要坚持底线思维,增强忧患意识,提高防控能力,着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大局稳定。”以经济安全为基础,就是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增强国家经济实力和竞争力,确保国家经济发展不受外部因素的干扰和破坏,为国家安全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 (四)以军事、科技、文化、社会安全为保障 军事安全是国家安全的坚强后盾,科技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支撑,文化安全是国家安全的灵魂,社会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提高捍卫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战略能力;要坚持自主创新,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提高国家科技安全保障能力;要坚定文化自信,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要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的社会治理体系,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确保社会安定有序。”以军事、科技、文化、社会安全为保障,就是要全面加强军事、科技、文化、社会等领域的安全建设,提高国家的综合安全保障能力。 (五)以促进国际安全为依托 促进国际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依托,是维护国家安全的外部条件。当今世界,各国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相互依存度不断提高,国际安全形势复杂多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和平发展道路,推动建设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以促进国际安全为依托,就是要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积极参与全球安全治理,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为我国国家安全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
GMT+8, 2025-4-13 14:53 , Processed in 0.055853 second(s), 21 queri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