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问题查摆 (一)思想认识有偏差,对XX精神理解不够深入透彻 少数党员干部对XX的政治意义认识不足。在思想上,认为经过一段时间的作风整治,"四风"问题已得到有效遏制,作风建设已取得阶段性成效,从而产生麻痹大意和侥幸心理,觉得可以"适当变通",对一些细微的作风问题不再重视。例如,在参加相关学习会议时,部分干部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没有深入思考XX对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要性。个别同志对XX的理解停留在表面,将其简单等同于"不公款吃喝、不公车私用",忽视了其涵盖的改进调查研究、精简会议活动、规范出访活动等深层次要求。在实际工作中,没有将XX的精神贯穿到各个环节,导致执行中存在形式化、表面化倾向,只做表面文章,不注重实际效果。 (二)制度执行有松懈,工作标准不高、落实不到位 部分制度执行存在"宽松软"现象。在公务接待方面,对接待标准把关不严,存在超标准接待的情况,或者以工作交流、学习考察等名义进行变相的公务接待,导致公务接待费用控制不够严格。文件会议数量精简不彻底,虽然经过多次整治,但仍存在文件冗长、会议效率不高的问题,一些可开可不开的会议仍然召开,一些可以通过电话、网络解决的问题仍然印发文件,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对制度落实的跟踪问效不足,缺乏有效的监督手段和评价标准,导致"重制定、轻执行"问题突出。少数干部在制度执行中搞变通、打折扣,存在"老好人"思想,不敢动真碰硬,对于违反制度的行为不敢及时制止和纠正,使得制度的权威性和严肃性受到损害。 (三)作风建设有短板,服务质效不优、工作作风不实 联系群众不够紧密,调研走访存在"走马观花"现象。在调研过程中,往往是提前安排好路线和地点,只听取基层干部的汇报,没有深入到群众中间,了解群众的真实需求和意见。对基层诉求解决不及时,一些群众反映的问题长时间得不到回应和处理,导致群众对单位的满意度下降。窗口服务存在"门好进、脸好看、事难办"问题,虽然服务态度有所改善,但在实际办事过程中,仍然存在审批流程繁琐、效率偏低的情况,一些群众为了办理一件事需要多次往返,浪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个别干部担当意识不足,面对复杂任务存在畏难情绪,缺乏勇于担当、敢于负责的精神,工作推进存在"等靠要"现象,依赖上级的指示和安排,缺乏主动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问题根源剖析 (一)党性修养和使命担当有待提升 理论学习不深入,对全面从严治党新形势、新要求的领悟不透彻,政治站位不高。部分党员干部没有将学习作为一种政治责任和精神追求,缺乏系统性、计划性的学习,对XX精神的学习只是停留在文件表面,没有深入理解其内涵和实质。宗旨意识淡化,未能将"以人民为中心"理念贯穿工作始终,没有真正把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缺乏对群众的感情和责任感,导致作风改进缺乏内生动力。在工作中,更多地考虑个人的得失和利益,而不是群众的需求和福祉,从而忽视了作风建设的重要性。 (二)督促检查和追责问责力度不够 压力传导存在"上热中温下冷"现象。在工作中,存在责任划分不明确、工作协调不顺畅的问题,导致一些工作任务无法得到有效落实。问责机制不健全,对苗头性问题"红脸出汗"少,震慑效应不足。对于违反XX精神的行为,缺乏严格的问责制度和处罚措施,导致一些干部对制度缺乏敬畏之心,存在侥幸心理。同时,在问责过程中,存在避重就轻、走过场的现象,没有起到应有的警示作用。 (三)工作推进缺乏持续性和系统性 整改工作存在"运动式""突击式"倾向,未能形成长效化机制。在面对上级的检查和考核时,往往采取临时突击的方式进行整改,而在日常工作中缺乏持续推进的动力和措施,导致问题容易反弹。制度设计缺乏动态优化,对基层实际需求考虑不足,导致执行效果打折扣。在制定制度时,没有充分考虑基层的实际情况和工作需求,制度的可操作性和针对性不强,使得制度在执行过程中遇到困难,无法发挥应有的作用。 三、整改措施 (一)强化思想引领,构建常态化学习教育机制 将XX精神纳入党委理论中心组学习、支部"三会一课"必学内容,制定详细的学习计划,明确学习时间、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每季度开展专题研讨班,邀请专家学者进行辅导授课,组织党员干部进行深入讨论,强化党员干部政治自觉,让XX精神入脑入心。 创新教育载体,通过典型案例剖析、廉政教育基地参观、线上警示教育平台等多种形式,开展丰富多彩的学习教育活动。定期组织党员干部观看典型案例纪录片,邀请纪检干部进行案例分析,让党员干部从反面教材中吸取教训,筑牢思想防线。利用本地的廉政教育基地,组织党员干部进行实地参观学习,感受廉政文化的熏陶。同时,搭建线上警示教育平台,及时发布最新的政策法规、典型案例和工作动态,方便党员干部随时随地进行学习。 开展"作风建设大讨论"活动,组织党员干部对照XX"36条细则"进行自查自纠,深入查摆自身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制定整改措施。通过大讨论活动,引导党员干部破除惯性思维,树立正确的工作理念和作风,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和工作风气。 (二)健全责任体系,强化全链条责任落实机制 制定《作风建设责任清单》,明确领导班子"一岗双责"、部门负责人"第一责任"和纪委监督责任,细化每个责任主体的具体职责和工作任务,层层签订责任书,确保责任到人。建立健全责任追究制度,对因责任落实不到位导致出现作风问题的,严肃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建立"月调度、季通报、年考核"机制,每月召开一次作风建设调度会议,听取工作汇报,研究解决存在的问题;每季度对作风建设情况进行一次通报,表扬先进,批评落后;将作风建设纳入绩效考核,对绩效考核不合格的个人,取消评先评优资格。 强化问责倒逼,对顶风违纪问题从严查处,发现一起,查处一起,绝不姑息迁就。对整改不力单位约谈主要负责人,分析问题原因,提出整改要求,督促限期整改。对典型案例进行公开通报,发挥警示作用,形成强大的震慑力。 |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字、图片、视频、音频等资料均来自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个人学习研究,本站亦不为其版权负责。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我们删除。
GMT+8, 2025-4-16 09:26 , Processed in 0.135676 second(s), 30 queries .